冷冷的天
適合來吃點補
秋冬是菇類產季的季節
今天鳳凰來教大家
十分鐘完成一道小料理
順便解決 剩飯的問題
煮飯煮太多怕吃不完
但是煮太少吃不夠
更麻煩
所以大部分家庭
白飯都會多煮一些
剩下的白飯
卻總是剩那一點點
每次炒飯都吃膩了
那今天就來換換口味吧~
菇類含有豐富的
膳食纖維、蛋白質、維生素
((小小冷笑話
有人聽過 金針菇的英文嗎?
Ans :tomrrow see 因為有些人腸胃不易消化金針菇 ,那你明天就會看到它了))
麻油分兩種:黑麻油及白麻油
麻油小知識
麻油的原料芝麻 (Sesame) 是植物「胡麻」的種籽,因其油脂含量高達 60%,又名「脂麻」,後來取其諧音轉變為我們熟悉的「芝麻」。芝麻其實分成黑、白、黃三種色澤,前兩種會拿來壓榨、提煉成食用油,而台灣現今以出產黑芝麻為主,故黑芝麻製成的麻油也最常見。因為台語「胡」和「黑」口音近似,台灣人也會把黑麻油稱為「胡麻油」,或是簡稱麻油。
黑麻油
傳統上是以「冷壓法」製作,外觀呈現清澈的深褐色澤、品質越好透光性越佳,芝麻香氣非常濃郁。黑麻油被認為有祛寒溫補的功效,多用於麻油雞、麻油腰子和麻油蛋酒等冬季料理,或是女性坐月子時會食用的進補菜肴。
使用方式
✔冷鍋冷油不發苦:傳統中式料理烹調時多會以大火熱鍋熱油、並加入蔥、薑等食材爆香,但是麻油本身並不耐高溫,在高溫下容易發苦;所以製作麻油料理時,不需先熱鍋,建議直接將麻油倒入鍋中,開小火慢慢升溫直到溫油的狀態,如此就能避免因高溫讓麻油產生苦味,亦可讓料理不蘸鍋。
✔正確的爆香方式:進補料理多會以老薑與黑麻油一同爆香,更能提出麻油的香氣!不過麻油過度加熱容易變質,在煸出焦香薑片之前,麻油的味道和品質都已經走樣,不好吃也不健康。建議可以先用耐高溫的沙拉油進行乾煸、爆香,再下黑麻油烹調,盡量縮短麻油加熱的時間、降低熱度,就能煮出優質的麻油料理。
白麻油
將白芝麻炒乾、榨取而出的麻油就是白麻油,外觀呈現半透明的琥珀茶色,帶有淡雅的芝麻清香、濃而不膩,口感也更滑順。
使用方式
白麻油多直接用來醃漬小菜、調製蘸醬、涼拌麵食或汆燙青蔬,也很常替湯品增香等;因為味道不像黑麻油那樣強烈,不會掩蓋過食材本身的美味,反而會讓菜肴更加畫龍點睛。
以上資訊來自 https://food.ltn.com.tw/article/7318
菇類
常見的有:杏鮑菇、香菇、金針菇、鮑魚菇、秀珍菇、白精靈菇、鴻喜菇、、、等等
菇類挑選
- 看外觀:不管是香菇或是其他菇,外觀都是很重要的,新鮮的菇類會看起來完整,沒有外傷或是裂開,顏色乾淨沒有發黑,可以在選購時多加留意。
- 摸彈性:挑選菇類的第二步是觸摸它,新鮮的菇摸起來應該是緊實有彈性的,如果觸摸時覺得沒有彈性、乾癟,就盡量不要購買囉!
- 聞氣味:新鮮的菇,會散發出屬於菇類的清香,如果聞起來是刺鼻異味,就有可能是放置過久,已經不新鮮了。
菇類的保存與處理
買回家之後千萬不要水洗,需保持乾燥存放。可用廚房紙巾包著,放於乾淨保鮮盒中,或是夾鏈袋,放於冰箱大約可存放一週。要烹調時先把底部切除,接著可直接下鍋料理,若表面有髒汙可快速沖洗,或是用紙巾擦拭即可,因為菇類一旦碰水,香氣都會消失,所以跟一般蔬菜不同,在料理前不建議清洗。
以上資訊來自 https://blog.cookpad.com/tw/mushroom/
食材:
菇類-----可依喜好挑選三種左右,建議要有香菇,香氣較濃郁 。切片備用
1. 薑片-----兩碗飯量約兩至三片即可。切片備用
2. 白飯-----適量。建議微波加熱後,備用
3. 黑麻油-----適量
4. 鹽巴-----適量
5. 黑白胡椒-----適量
6. 蔥-----依個人喜好添加
首先將材料
全部切片
香菇要切有點厚度
袖珍菇不大片的話,建議直直的切一半即可
大多菇類煮熟後會縮水
像金針菇因為本身就很細
把它撕開即可,不要撕得太一根一根
切完之後
大概是這個樣子
接下來準備下鍋
建議熱鍋冷油
比較不易沾鍋
下麻油
((若是料理新手,建議麻油在料理中慢慢分次加,太多麻油容易有苦味))
放入薑片和香菇梗
炒至薑片微縮
即可放入所有菇類
放入所有菇類類
持續拌炒
直至有菇類香氣出現
即加入三分之一碗水
加蓋悶煮
菇類熟後
加入白飯
調味( 鹽巴、胡椒 )
拌煮至白飯均勻分布,無結塊顆粒
麻油菇菇飯就完成啦
香氣十足
有了胡椒的加持
鳳凰覺得好像
外面素食店賣的喔
其他的小廚房簡單料理